从新能源汽车发展看两轮电动车高端化路在何方
从新能源汽车发展看两轮电动车高端化路在何方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累计为9.5万辆,同比增长.9%,其中30万-40万的定价区间,是我国新能源车销量增长的“主力军”,仅前10个月销量就达到1.9万台,同比增长%,占到前10个月整体销量的21.2%。
从销量和增量看,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高端化无疑是成功的。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新能源汽车的良好发展能否给当前两轮电动车的高端化提供些新思路?笔者由此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勉。
有些朋友大概会感觉奇怪,两轮电动车的高端化之路为何要从新能源汽车上找?事实上,长久以来两轮电动车都踩着新能源汽车相似的韵律节奏发展,从锂电化、智能化到充换电模式、钠电兴起等等,两个行业虽然市场规模不同、产品价位不同、覆盖用户不同,但发展上总有相似点。
更特别一点的是,二者都是中国制造的典型代表,都有很强的中国标签。看新能源汽车,中国已连续9年蝉联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新能源电动车的位置,是全球的电动汽车市场,在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品发展方面的主导地位;看两轮电动车,中国拥有全球%产能、%的产业、技术原创,同样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
而抛却两者的关联性,二者在盈利上也同病相怜。翻看国内新能源车企财报,毛利率超过20%的少之又少,大部分只有10%—15%,低于我国传统制造业15%—25%的平均毛利率。两轮电动车更不用说,除却因规模优势获得低成本buff的头部车企、扎根高端市场的新势力品牌,大部分车企的毛利率都不高。
盈利不高会造成什么后果?会被市场厌恶,因为投资者都担忧一件事-新能源电动车我投资的钱收不回来怎么办?反映在产品上就尤为担忧产品不够贵利润不够高。而少了市新能源电动车/行业发展就会越来越滞后,直到某一天被新品牌/新兴产业取代。
所以高端化是趋势,是新能源汽车和两轮电动车乃至更多行业的共同发展趋势。而眼下新能源汽车的高端化已卓有成效,两轮电动车的高端化之路又在何方?
先聊一个非常“暧昧”的问题,就是高端化带来的“身份认同”问题,通俗一点说,凭什么产品能卖到这么贵,买了产品后又能给用户带来什么?这是溢价优势建立的核心关键。
新能源汽车车企做的呢?“换道竞争”,不与传统豪车品牌比拼品牌建设、历史底蕴。而分两步走,新能源电动车步找到核心对标品牌、车型、乃至价格区间,以技术为锚点通过差异化赛道强化产品特点放大自身的竞争优势。
举个例子,问界M9发布会上,余承东喊出“1000万内SUV”的口号,而在正式产品介绍中,在最基础的续航、充电、安全性之外,余承东更多强调的是问界M9的“科技属性”,具体包括智能驾驶、智能屏幕、智能大灯、智能座椅,还有能在露营时当投仪的大灯等等,是这些更具体验感的“科技属性”让发布会当天问界M9的“盲订”订单超5.4万辆。
再比如当前造车新势力理想的高端车型理想L9,宣传是“0万内的家用旗舰suv”,强调车辆本身的基础配置、科技属性外,更多强调车辆的定位-新能源电动车奶爸车型,标配彩电冰箱大沙发,突出产品的实用性、舒适性。
新能源汽车车企的“换道竞争”策略无疑是成功,无论“技术换道”还是“车型换道”都深受高端用户认可。回归行业,我们不追寻高端的两轮电动车该如何造,但至少从共性中能得到消费者想要的高端车型是什么样的。
浅薄几点,新能源电动车,高端但物超所值,虽然产品的价格更高,但收获的不止这些,值且有面;
第二,技术是核心,但不是全部,车辆的智能属性决定了产品有没有高端产品的气质,但想要获得消费认可,还需在体验上做增量,即在“车”属性之外,高端产品能给用户带来什么。
第三,让高端产品的体验简单且具体,比如问界M9的智能体验,理想L9的舒适体验等等,与普通车型有明显且直观的差别,且这种差别能让用户能“1键”感受到。
现实层面看,两轮电动车高端化和当前市场愈演愈烈的“价格内卷”是相悖的,这也是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两轮电动车高端化是伪命题的主要原因。
但从新能源汽车上可以看到,实际上价格战与高端化并不冲突,纵然市场卷上天,但存有的高端产品需求仍会被满足、存有的产品价格带仍会被覆盖,这是商业规律,同样亘古不变。